四朝聞見錄 宋 葉紹翁 撰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3543.html
●目錄
點校說明
高宗朝 甲集
恭孝儀王大節
潘閬不與先賢祠
東萊南軒書說
考亭解中庸
慈湖疑大學
賜宴滌爵
大臣衩衣見百官
慶元六君子
衞魁廷尉
布衣入館
光堯幸徑山
憲聖擁立
光皇命駕北內
止齋陳氏
宏而不博博而不宏
胡紘李沐
制科詞賦三經宏博
詞學
武林山
高宗幸太學
中和堂御製詩
請斬喬相
三文忠
天子獄
華子西
劉三傑扶陛
請斬秦檜
請斬趙忠定
九里松用金字
壽星寺寒碧軒詩
夏執中扁榜
三省
南屏興教磨崖
天竺觀音
易安齋梅巖亭
五丈觀音
柳洲五龍王廟
張司封廟
忠勇廟
忠清廟制詞
徑山大慧
宏詞
文忠答趙履常
徐竹隱草皇子制
昆命于元龜
考亭
洪景盧
趙忠定掄才
太學諸生寘綾紙
心之精神是謂聖
鄭節使酒過
史越王表
楊和王相字
朱趙諡法
孝宗朝 乙集
高宗駐蹕
武林二則 其一
武林 其二
錢唐
洛學
吴雲壑
趙忠定
吳雲壑二則 其一
吳雲壑 其二
高宗御書石經
光皇御製
三王得
清湖陳仙
烏髭藥
光拙菴
萬年國清
皇甫真人
孝宗召周益公
孝宗恢復
秦檜王繼先
楊沂中穴西湖
普安
楮券
憲聖不妒忌之行
光皇策士二則 其一
光皇策士 其二
佑聖觀
莊文致疾
寧皇二屏
陸放翁
熊子復
越王陪位
高宗知命
憲聖擁立
攻媿樓公
翁中丞
張于湖
真文忠居玉堂二則 其一
真文忠居玉堂 其二
甲戌進士
函韓首
胡桃文鵓鴿色炭
王竹西駁論黃潛善汪伯彥
呂成公編文鑑
洪景盧編唐絕句
秦小相黃葛衫
秦夫人淮青魚
高宗好絲桐
黃振以琴被遇
倪文節請以諫議大夫入閣
去左右二字
宣政宮燭
柔福帝姬
技術不遇
劉錡邊報
陸石室
開禧兵端
光宗朝 丙集
褒贈伊川
虎符
逆曦偽服印
萬弩營
來子儀
朱希真
寧皇進藥
秦檜待金使
真文忠公諡議
悼趙忠定詩
鵓鴿詩
宮鴉
田雞
史越王青詞
司馬武子忠節
張史和戰異議
寧皇登位
葉洪斥侂冑
景靈行香
王醫
高士
蕭照畫
慈明
節度
注脚端明
禿頭防禦
賢良
賢良第一則
賢良第二則
賢良第三則
高宗六飛航海
韋居士
九里松字
王正道
張通古
史文惠薦士
孝宗御製賜吴益
閩人訛傳兆域
天上台星
洞仙歌
方奉使
草頭古
二元
單夔知夔州
寧皇御舟
兩朝玉帶之祥
張公九成玉帶
史彌遠玉帶
寧宗朝一 丁集
寧皇即位
慶元丞相
考異一
考異二
考異三
考異四
考異五
慶元黨
考異六
文公諡議
覆諡
慶元二年戒飭場屋付葉翥已下御筆
科舉為黨議發策
嘉泰制詞
寧宗朝二 戊集
岳侯追封
考異
遺事
畢再遇
周虎
田俊邁
開禧施行韓侂冑御批黃榜
罷韓侂冑麻制
臣寮雷孝友上言
臣寮上言
又臣寮上言
給舍繳駁論疏
尚書省榜
因韓黨詔諭中外百官
考異
侂冑師旦周筠等本末
韓勢敗笑鑒
閱古南園
南園記考異
四夫人
滿潮都是賊
逆曦歸蜀
優伶戲語
侂冑助邊
韓墩梨
黃胖詩
劉淮題韓氏第
西湖放生池記
犬吠村莊
考異
李季章使金詩
淮民漿棗
浦城鄉校芝草之瑞
臺臣用謠言
好女兒花
祕書曲水硯
附刊 追封岳侯制詞
附錄 晉王大令保母帖
●點校說明
四朝聞見錄,宋葉紹翁撰。
紹翁字嗣宗,號靖逸。自署龍泉人。厲鶚宋詩紀事卷七十一稱其為建安人,與自述不同。四朝聞見錄丙集高宗六飛航海條紹翁自云,本生祖李穎士,「其先為光州固始人,徙居建之浦城」。處州府志亦載,紹翁之先固始人,徙居浦城,後又遷龍泉。據此則紹翁祖籍光州固始(在今河南),後居處州龍泉(在今浙江)。當以自署為是。
紹翁宋史無傳,事蹟難考。四朝聞見錄甲集慶元六君子條載,庚辰(一二二0年)京城災,論事者衆,周端朝語紹翁曰:「子可以披腹琅玕矣。」紹翁曰:「先生在,紹翁何敢言。」同集詞學條又載紹翁與真德秀(一一七八至一二三五年)私校徐鳳殿試卷一事。據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紹翁「似亦嘗為朝官,然其所居何職則不詳矣」。後人多主是說,當係事實。
四朝聞見錄成書時,理學盛行,紹翁師承葉適,又與真德秀善,故其學一宗於朱熹。但是,書中所載有涉於朱氏者,紹翁却能無所隱諱。如乙集洛學條云:「予嘗與閩士同舟,相與歎息在之弗紹,且謂在盡根盡骨賣了武夷山。」深惜朱在頹其家聲,便是一例。所以四庫提要稱紹翁「非攀援門戶者比」,「所論頗屬持平」;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也云「足知其是非之公」。這些評論是比較公允的。
宋室南渡以後,有關記載頗為簡略。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和朝野雜記號稱詳賅,可以補史傳之闕。二書之外,便要數到四朝聞見錄。不過李氏二書止備於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之事,四朝聞見錄則與之不同。它分為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零九條。每條各有標題,不以時代先後為序。其中甲、乙、丙、戊四集記敍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事蹟,丁集僅記寧宗受禪、慶元黨禁三事,眉目清楚,史料足採。尤其是對韓侂冑由得幸到被誅的緣由經過,記述詳盡具體,為他書所不及。宋史韓侂冑傳中的情節便多取自於此。對南宋四朝的朝章國政、名物制度以及時人軼事等,也有不少重要記載。所以當時人程公許閱其二帙,稱其「記載詳博,事得實而詞旨微婉。他日足以備史官,補放失,非細故也」。
四朝聞見錄是研究南宋史不可缺少的著作之一。但是也有不少疏誤之處。如甲集恭孝儀王大節條,把劉禹錫的甘棠館詩誤以為趙仲湜游天竺時所作。宋陳郁藏一話腴對此提出批評。同集憲聖擁立條,記光宗內禪,慈懿皇后方自臥內取璽與寧宗一事,周密齊東野語卷三也提出異議,認為「御璽重寶,安得即位後方取?兼璽玉各有職掌,安得置之臥內?恐非是實」。他如乙集函韓首條載,侂冑被誅以後,章良能建議以韓首和金,王介抗議,以為不可。周氏認為「此非是實」,當是林大中、樓鑰、倪思主之尤力。此外,王士禎居易錄卷八又批評是書「頗有涉煩碎者」,認為「不及李氏朝野雜記」,也是事實。前人把李書歸入史部,把是書列入小說家類,大概也與上述缺點有關。不過這並不影響它的參考價值。
四朝聞見錄的通行本是乾隆戊戌(一七七八年)年間刊刻的知不足齋叢書本。這次點校時就是以此為依據的。是書原為五集,每集一卷。鮑廷博刊印此書時,以戊集卷末有秘書曲水硯一條詳及王大令保母墓磚,因取高士奇所藏周密搨本及宋、元名流題識手錄一卷,刊為附錄。現仍附錄於後,以供參考。
由於點校者水平所限,所以錯誤缺點,實難避免,希望讀者批評指出,以便改正。
點校者